据9月18日媒体报道,近日,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引发热议。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
硕士送外卖,这件事能够成为新闻引发热议,折射出来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误解。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为了教育接受者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技能,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生活支撑。因此,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课题,如何实现学习成果的效能最大化,保障自己在社会中生存下来,是每一个教育接受者都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历层次,衣食住行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躲避。何同学从事外卖工作,实现养活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私人属性的就业选择,是一种生活安排上的理性和自由。换句话说,这种选择和学历没有必然的关联,和个人的生活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有直接的联系。
人的能力是多元化的,但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于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必须保障它的教育对象,在走出校园后,都能够取得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能力,无须依赖于他人的施舍。就生存而言,只要能够通过独立的劳动,不管是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
对个人产生价值,为社会减轻负担,都是教育的成功。
坦率地说,有人对硕士送外卖产生异议,主要是认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成本太高,应该能够有比送外卖更好的回报。这样的认识,是对教育目的一种歪曲理解。从生活的意义上说,没有一种教育是浪费的,只要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都是对于教育最好的回报。与之相对,再多的教育经历,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从容面对生活,在生活的挑战中迷失了自己,反而会使得当事人的教育经历成为被诟病的理由。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教育的目的,是在保证受教育者获取独立生存能力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而自我价值认同,又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和尺度标准。比如,何同学现在送外卖,能够解决他的生存问题,他就可以产生自我价值认同。进一步说,他将来可以不送外卖,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无论这份工作是不是吻合他的专业,只要做得好,都能为他赢得新的自我价值认同;假使何同学觉得送外卖比较符合他的职业意向,他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选择也没有问题,只要他自己喜欢。
换个角度说,硕士生送外卖其实不应该算是一个新闻,真正的新闻应该是硕士生送不好外卖,那才说明我们的教育真的出现了问题。
教育观察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