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廖 丹
9月7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6.99,一度达6.9948,距“7”近在咫尺。在岸市场上,截至18时,人民币对美元币值为6.9749。
今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整体承压。相对乐观的是,在此期间,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出现不同程度升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人民币相对其他非美元货币升值,背后是近期我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修复轨道,市场对人民币稳定预期增强。
对主要非美货币整体偏强
8月12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快贬值,目前正在迫近7.0关键点位。
这与美元指数表现强势整体一致。
不过从一篮子货币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依然向好。CFETS指数8月12日报101.88,9月2日报102.2,期间有所上升。
王青指出,近期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整体上处于偏强运行态势,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二升一降”,波动幅度都不大。
王青认为,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近期美元大幅升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被动走贬。8月12日以来,受多位美联储官员货币政策强硬表态,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鹰派讲话影响,美元指数由降转升。截至9月7日午时,近18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大幅上扬超4%。这是同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3%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从汇价波动幅度上可以看出,在此期间人民币贬值幅度明显低于美元升值幅度,韧性明显。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升值,整体上处于偏强运行态势。背后是近期我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修复轨道,市场对人民币稳定预期增强。
其次,8月15日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带动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快下行;与此同时,多位美联储官员鹰派表态后,美债收益率上扬,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从结果来看,这一因素影响程度较小,并未改变人民币整体偏强运行态势。也就是说8月降息带来的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扩大,并非近期人民币走贬的主要原因。
调控汇市政策工具较丰富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承压,9月5月,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自9月15日起执行。此举释放了明确的稳汇率政策信号。
王青认为,此举并非旨在扭转人民币贬值势头,而是在关键点位前增加汇率波动摩擦力,防止人民币汇价脱离美元指数走势较快贬值。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也在研报中分析,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的目的,除了放缓贬值速度、稳定市场的情绪外,可能也是为了9月等额续作MLF创造条件。陶川还提到,美元指数是影响人民币方向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经济如果能企稳,则既有助于遏制美元升值的势头,同时也可通过降低人民币及其背后资产的风险属性吸引外资流入。
展望未来,王青分析,主要受美联储在政策收紧节奏上仍将明显领先欧、日央行等因素影响,美元还可能保持阶段性强势,人民币对美元可能仍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修复势头增强,加上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望保持顺差局面,人民币贬值预期很难有效聚集,短期“破7”并非意味着人民币汇价将出现新一轮大幅下行过程。
此外,王青提醒,当前监管层调控汇市政策工具较为丰富,下一步若人民币汇率脱离美元指数走势的异常波动,央行除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还可适时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加大离岸市场央票发行规模,以及强化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等措施。“我们判断,在基本面支撑下,未来稳汇率难度不大。”
王青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大体保持与美元指数走势类似的反向波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