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药(600056)工业已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向制度型开放纵深发展,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接轨的制度型开放,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医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加快推动医药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1月7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上,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原会长陈德铭在开幕视频致辞中指出。
实际上,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同时,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如何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这期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间的合作也成为共识。
在上述论坛上发布的《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也提到新冠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意识到,迎击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都不足以单独应对,全球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携手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才能够攻克一个个未知的健康挑战。
RDPAC执行总裁康韦在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时谈道,尽管本次调研过程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之际,但其内部调研显示,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至5年保持稳定,70%的企业认为持续的监管制度改革是中国创新医药领域最鼓舞人心的进步,这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的有力证明。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药工业已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我国医药工业年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1%,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中国医药市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应“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需要更有力的对外开放以激发创新动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韩祺博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指出,在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由主销地向主产地、主创地转变,医药行业也从过去的“小散乱”、以仿制为主,发展到现如今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第二梯队前列的水平。
与此同时,为切实解决老百姓(603883)“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从2015年启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实现了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三足支撑,从采购、支付、监管等多个层面推动医疗、医药、医械等多个端口的变革与高质量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正迎来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市场在跨国药企全球供应链上正成为“核心要素”,不仅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地,更是众多跨国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推动医药创新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开放发展之策,亦将成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手段。
《蓝皮书》也指出,医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21年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并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立分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
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跻身“第二梯队”前列。而过去五年间(2016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上市了280种新药,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和消化/代谢三大疾病负担最重和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跨国药企贡献了2/3。
在上述论坛上,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进博会展商联盟公共卫生防疫专委会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医药创新着力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方面贡献价值,可降低约55%的总体疾病负担,延长全民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加速实现。
加大投资加强本土化
实际上,进博会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靓丽舞台。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同年,中国开始全面铺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在进博会期间,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区总裁陈思渊也表示,过去四十年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加速新药审评审批的监管流程、启动医疗保险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与措施的持续推进,为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以创新为驱动的跨国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举办5年来,进博会作为承载高水平开放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年吸引着更多跨国药企的汇聚,最新研发产品的亮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已成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窗口。
开放吸引了更多跨国药企的全方位加入,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布局从最初的上海、天津、杭州、苏州、广州等沿海城市,深入到中西部腹地的长沙、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在中国投资的领域也从以前的市场和生产,延伸到了研发等多个环节。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也在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与中国政府、本土企业、高校等合作。
跨国企业也在通过合作扩大“朋友圈”,加强协同发展,如默克宣布与普米斯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运用默克BioReliance?的Blazar?啮齿动物源病毒检测组合,普米斯的细胞株检定的周转时间(TAT)可以从60天左右缩短至14天。
如默沙东中国发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提供专业学术支持,聚焦公共健康热点话题,致力长期提供科学、专业、多元健康科普知识的媒体项目“健行营”也在进博会上正式启动。
在此次进博会上,跨国药企加大投资、加强合作的消息亦是频出。如诺和诺德在进博会上宣布投资4亿元成立诺和诺德(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在中国内地生产、贸易、研发等业务引擎实现控股,以整合优化诺和诺德在华业务资源,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再升级。
(作者:朱萍 编辑:唐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