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不久的将来,一只普通的灯杆不仅可以照明,还带有一块发布信息的智慧屏,可以检测空气污染、安防监控、甚至能发射WiFi热点。这是《城市感知体系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描绘的未来城市感知体系的一个缩影。
在11月8日2022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联合业界共同发布《白皮书》,首次全面总结了城市感知体系的十大典型应用,智慧灯杆是其中之一,《白皮书》还点出了场景落地所面临的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曾明确提出要打通城市数据感知、分析、决策、 执行环节,推进城市物联网应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合肥、重庆等大中城市都曾针对城市感知体系的建设落地提出了有关要求。
城市感知简单说,就是用技术为城市打造一个感知体系,实现对城市环境、设备设施运行、人员流动、交通运输、事件进展等的全方位感知,使城市万物智能互联、业务智慧联动,实时获取城市运行数据,对城市多维度、多层次精准监测,方便城市的居民,同时也帮助管理者对城市进行精细化运营。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白皮书》中表示,城市感知体系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对超大特大城市既有迫切需求也是重大挑战,这本白皮书作为聚焦城市感知体系的专著出版恰逢其时,系统梳理了城市感知体系发展的背景,提出城市感知体系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典型应用实践,还提出建设保障及发展愿景。《白皮书》的编写单位有包含华为企业在内的46家单位,有政府单位、企业、高校、联盟。
按照《白皮书》,城市感知体系有十大典型应用场景。比如改造城市管廊,城市管廊常年位于地下,空间封闭、潮湿,环境较为恶劣,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管廊内的各种传感设备进行巡检,耗时费力。改造后的综合管廊可以将管廊内所有传感器设备安装鸿蒙操作系统,实现设备之间互联,这样巡检人员携带装有鸿蒙操作系统的巡检设备(手环或巡检终端),沿着管廊里走一遍,沿途巡检设备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自动连接传感器,检查设备状态,完成巡检,提升效率。
比如燃气安全检测,燃气管道破损泄漏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隐患,基于数据互联技术,燃气泄漏监测设备检测出燃气泄漏后,可以及时、自动关闭燃气安全阀门,降低安全风险。
再比如解决城市“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的问题,通过技术上互联互通,连接道闸、摄像机、充电桩、显示屏、语音对讲、检测器设备, 实现泊车位资源的互联互通,让车主可以错时错峰停车,多维度盘活存量。
此外还有智慧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高空抛物监测预警、智慧照明、智慧工地等应用场景。
《白皮书》表示,形成各类场景以及场景之间的联动,需要建设终端、网络、平台。通俗来说,要有一个大脑全面、实时、动态地监测城市运行态势,主动、预前、精准地发现城市问题,辅助城市管理者直观 掌握城市运行状态。城市的各个角落要部署终端,终端是感知的载体,同时要打造一张物联感知的网络,并建设背后的软件平台对数据和业务进行处理、分析。
《白皮书》表示,当前城市的感知体系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产业链不完善。就产业链来看,涵盖了操作系统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芯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建设运营单位、企业和公众,以及政府及行业监管机构等。当前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关键主体角色,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也没有建立规则化、透明、公平、公正的产业生态体系。另外,城市内部尚缺乏一个能够设计合理的价值链条 的组织。亟需建立通过提供增值产品与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价值合理分配的机制,形成良性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