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437家企业(剔除新上市企业)均公布了三季度业务数据。
从经营业绩来看,前三季度,43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0.16万亿元,同比下降19.92%。
第三季度,受医疗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生物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实现营收5888亿元,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20%和18.16%,分别环比下滑达4.64%和16.12%。
此外,从细分赛道来看,营收同比增速前五的细分子板块分别是医院、血液制品、药店、医疗设备和中药,净利润同比增速前五的分别是医院、中药、药店、血液制品和其他医疗服务。其中,在消费医疗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医院板块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同比高增长。
01
百济神州等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东海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分析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3.03%,同比下降2.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24%,同比下降2.5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小幅下降。
生物科技企业百济神州是盈利能力较弱的典型代表。11月14日,百济神州披露了前三季度财务数据,公司实现营收128.75亿元,同比增长87.4%;净亏损达38.78亿元,亏损同比缩小62.83%。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的亏损虽然有所收窄,但近5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自2016年美股上市以来,仍未能实现盈利。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共有3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药物,包括百悦泽、百泽安和百汇泽。前三季度,百济神州产品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09.84亿元,同比上升81%。
整体来看,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437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也在持续分化。
其中,有257家医药生物企业营收呈现正增长,占比58%,其中22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0%以上。有23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占比53%,其中8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
在营收方面上海医药(601607)和九州通(600998)两家药企保持千亿规模,分别为1975.08亿元、1143.64亿元,同比增长13.11%和11.09%。在营收增速方面,艾力斯、艾迪药业、山外山、神州细胞四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一倍。
其中,艾力斯前三季度总营收13.48亿元,同比增速160.34%;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661%。
成立于2004年的艾力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伏美替尼、阿利沙坦酯等。目前,其研发管线主要布局在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领域。艾力斯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猛,主要受益于伏美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的放量效应。
从净利润指标来看,迈瑞医疗(300760)、药明康德(603259)、智飞生物(300122)等龙头上市公司在净利润增长方面仍十分稳健,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98.34亿元、80.76亿元、65.30亿元。
艾力斯、誉衡药业(002437)、宝莱特(300246)、山外山、澳华内镜、天士力(600535)等企业净利润增速迅猛。其中,因为产品销量提升和投资收益带动净利润增长的有创新药企业艾力斯、微芯生物(688321)和医疗器械商宝莱特、山外山、澳华内镜以及中药企业天士力。
而誉衡药业净利润大增642.8%,主要是因其为剥离亏损资产,将持有的参股企业——广州誉衡生物的股权出售,在报告期内产生了1.37亿元投资收益所致。
此外,创新药企业向日葵表示,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58%,主要因为报告期内收回前期计提的大额坏账,以及销售费用同比减少所致。
02
创现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医药生物行业有着长周期、高投入、慢变量的特性,由此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一直是重要观察指标。
据搜站目录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所属同花顺(300033)是医药生物行业的492家上市公司合计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为1342.0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611.37亿元,同比下降16.7%。这从整体上反映出,前三季度A股医药生物企业经营活动的创现能力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有128家上市医药生物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值,占比为26%,去年同期这一比值为23.7%。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300015)、恒瑞医药(600276)、科伦药业(002422)等企业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仍较强,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达103.17亿元、77.71亿元、55.74亿元、43.09亿元、42.52亿元。
对比近三年前三季度企业表现,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三家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为稳步上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81%、15.26%、39.28%。
科伦药业、长春高新(000661)、华润三九(000999)、益丰药房(603939)、济川药业(600566)等企业增速较快,分别实现了同比119.06%、126.64%、51.14%、24.87%、41.44%的增长。
而百济神州、南京医药(600713)、重药控股(000950)、君实生物等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还较弱。2023年前三季度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4.02亿元、-44.84亿元、-29.67亿元、-16.64亿元,其中南京医药和君实生物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9.56%和48.97%。
同时,近三年的相关指标显示,百济神州的经营性现金量一直较弱,仍未能具备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的能力,以及将净利润变现的能力。
但值得注意是,百济神州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始终较高。2023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为91.77亿元,同比增长14.5%,占营业总成本47.4%;截至2022年底,研发投入为111.52亿元,占比约50%。
11月14日,为补充流动资金,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人民币4.89亿元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百济神州表示,本次补流完成后,该等超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的业务拓展、日常经营以及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支出。
03
四季度或将迎来拐点
2023年年初至今,医药生物行业在震荡中前行,经历了医疗反腐、集采控费、谈判降价等深远调整和急剧变化,行业整体回暖较慢。
在资本市场上,医药行业于2021年开启了估值的大幅回调。据Wind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27.99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目前,整个行业仍在波谷找前景。但不少研究机构表示,在全球老龄化加剧、医药刚需属性明显的大环境下,医药生物板块有望于四季度或将迎来拐点,企业也有望交出业绩新“答卷”。
东吴证券在《多因素共振,2024年有望开启医药牛市》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30年医疗卫生费用很可能实破10%。
报告认为,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未来10年中,每年或将2400万人步入60岁,这部分人群在医疗消费方面支付能力较强,有望提升国内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至10%以上。同时,这也将会成就多家万亿市值、5000亿市值医药公司。
具体板块方面,包括中金公司、东吴证券(601555)、光大证券(601788)在内的研究机构均认为,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板块的增长势能更加明显。
中金公司分析师邹朋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国内创新药合作和出海加速,以及医疗器械国产化率逐步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创新药企有望在海外打开更大的盈利空间,逐步实现业务发展全球化。
今年上半年,虽然国内创新药企有多项海外授权被终止合作,但至今仍诞生了12项超过5亿美金的海外授权,后续还有迈威生物的Nectin4ADC、加科思的Multi KRAS抑制剂、P53抑制剂以及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RC18等多项海外授权项目值得关注。
创新药出海方面,2023年君实生物和百济神州的PD1、亿帆医药(002019)的长效升白、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等多项创新药和生物类似物距离国外上市一步之遥。
今年7月,CDE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等三项指导原则,创新药物研发监管迎来新一轮政策的支撑。
一方面,这意味着审批政策收紧,要提高同质化药物的临床研发难度,加速产能出清,引导实现仍未满足临床需求药物的研发创新。另一方面,这也能降低行业内的无序竞争,降低“内卷”,营造更理性的商业环境。
在医疗器械板块,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人民币,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4800亿美元。
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TOP10公司收入均超过百亿美元,而且在体外诊断、心血管、医学影像、骨科、眼科等每个细分领域中都诞生了大市值公司和优质成长股。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东吴证券在报告中表示,经历了20余年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从代理、仿制走向了创新、崛起阶段,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较长时间的黄金发展阶段。
同时,邹朋认为,伴随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持续提升以及行业政策的推动下,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海外或更具备市场潜力。
据了解,在医疗设备方面,DR和监护仪类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超声设备、内窥镜、CT等医疗设备方面,目前国产率仅10%-30%;在IVD领域国产率在30-40%;在骨科、神经介入和电生理等高端器械和耗材领域,也有较大替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