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乐舒
2020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为8185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33.6%。
10月11日,全国工商联“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榜单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前1000家创新状况报告”发布了上述数据。
根据报告,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2.57%,比全国研发强度高0.17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106.6万人,同比增长9.3%;人均研发经费76.8万元,比按研发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人均经费多30.2万元。
从重点区域看,长三角入围企业数量和研发人员高于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研发费用、研发强度大湾区高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具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92家,研发费用总额272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4.77%;长三角地区企业391家,研发费用总额2466亿元,平均研发强度2.19%;京津冀地区企业79家,研发费用总额1246亿元,平均研发强度2.59%。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地区企业数量遥遥领先,这与其地域广、经济体量大直接相关。不过,大湾区强在研发费用和研发强度,这一方面表明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多,有实力支撑研发,可能就是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强项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载体,与世界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创新需求强烈。
梁琦说,大湾区有三个优势:一是科技产业创新强,这与广东较早提出打造广深科技(000021,股吧)走廊,做出积极引导有关;二是企业担当创新主力,广东的创新90%在企业;三是民营企业强,广东民营企业占全省95%以上的市场主体,贡献了70%以上的创新成果。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发现,按照三大城市群涉及的省市筛选,企业数量分布情况也大致与前1000家的城市群分布相同,不过在行业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广东有70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合计203家,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7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家,汽车制造业14家,医药制造业14家;北京、天津、河北合计53家,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家。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但行业之间有差异,新兴产业和高科技行业在创新的密集性、活跃度方面更明显。”梁琦认为,研发投入与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越是与世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的行业,创新活动越频繁,也倒逼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报告显示,前五大行业的研发支出占1000家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为67.33%。研发投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2192亿元,研发强度7.2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研发费用总额1668亿元,研发强度7.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626亿元,研发强度2.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费用总额557亿元,研发强度1.41%;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492亿元,研发强度4.18%。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企业关键技术的重要来源。报告显示,有八成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合作,主要方式为项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共建学科专业等。
梁琦表示,京津冀、长三角拥有大量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大湾区在这方面弱一些,但要学会借力。大湾区还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香港的科创资源,同时借助香港的服务业支撑制造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一要科技资源,二要市场环境。
“民营企业要勇挑重担,努力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但政府最好只做方向性引导,而不是具体分配资源,让市场真正起到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防止各种科技资金骗补。要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让企业自留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有的企业有资金有能力跨界做科技创新也是要鼓励的。”梁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