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10月1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据付凌晖介绍,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数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还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此外,在发布会上,付凌晖还就近期多个经济领域热点话题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例如,对于当前能源供应形势对经济的影响,他就指出,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近期,我国多地能源供应偏紧,个别地区甚至出现限电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前能源供应偏紧的原因何在?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回应称,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煤炭、天然气、原油价格也屡创新高,国内电力和煤炭供应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现了限电现象,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央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做好能源的生产供应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保供稳价措施。
谈及当前能源供应形势,他表示,随着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地见效,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也会降低。从9月份情况看,电力生产增速也有所加快。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而对于影响能源供应的关键要素——煤炭生产,付凌晖也在发布会上专门回应称,前期由于部分产能释放受到一定的影响,煤炭市场供应有所偏紧。对此,中央高度重视,近期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和增加煤炭的供应和生产,相信下一阶段煤炭供应偏紧的状况会得到逐步改善。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对《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分析,当前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导致行业利润分配不均,形成经济“上游热、下游冷”局面。他认为,要合理把握“双碳”政策落地节奏,提前做好政策谋划,给市场主体留下一定的调整时间和余地。
生猪存栏基本恢复正常
此外,付凌晖还在发布会上就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形势较好。
一是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支持农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5%,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二是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尽管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总体上还是较为适宜的,田间管理和减灾措施也是有力的。今年夏粮和早稻实现了双增产,合计增产2.2%。
三是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恢复生猪生产,促进畜牧业发展,效果持续显现。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的产量同比增长22.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记者注意到,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总的来看,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这些都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