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洪涛
截至11月14日,大连本次疫情已累计有新冠确诊病例260例,此外还有54例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是大连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于11月4日报道。疫情发生首日,大连就报告了8例确诊,最多的一天增加60例。
大连此次疫情呈现单位聚集性、家庭聚集性和学校聚集性等特点,病例主要集中在科强食品公司、海阔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
关于大连的这次疫情,笔者认为有这样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源头是什么?初步判断是冷链传播
从10月到现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内蒙古额济纳旗、黑龙江黑河、辽宁大连先后出现了疫情,源头各不相同。
此次大连的疫情,初步判断与内蒙古、黑龙江无关,源头为冷冻食品。根据通报,大连本次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是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52岁,已经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两剂), 近14天无庄河以外旅居史,其妻子和母亲近14天无外出史。
“首站定点冷库”是干什么的?之前,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过通告,为了加严加密管控进口冷链食品,要求全省所有冷库贮存的进口冷链食品要严格执行“首站定点冷库入库”制度,只有首站定点冷库,才能贮存直接从口岸或外省进入辽宁省的进口冷链食品。
所以,“首站定点冷库”的出现,就是为了减少冷链食品传播病毒的风险。通过进口的冷链食品传播,这是一种新冠病毒扩散的可能性,而且与之前的多起疫情有关。去年9月24日,青岛两名装卸境外进口冷冻海鲜的工人检出感染;去年11月8日,天津市通一家冷冻食品公司的装卸工人也确诊感染;今年5月,深圳市盐田港4名参与同一艘国际货轮装卸的员工发生感染;同样是今年5月,辽宁营口也发生疫情,首发病例为营口市金色童年摄影基地员工,5月14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但其丈夫是从事冷链食品装卸工作的人员,在5月19日确诊。
相比之下,此次大连的首例确诊病例近期没有外地旅游史,家人也没有外地旅游史,从其他渠道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比较低。11月4日,根据大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通报,大连首发病例的工作场所环境和家庭环境样本核酸检测均检出阳性。但是,新闻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工作环境样本是否包括装卸的进口食品?在去年11月的天津疫情中,溯源调查发现,从德国进口的冷冻猪前肘外包装表面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呈弱阳性。
不仅是工作单位的环境中发现病毒,在随后一天中大连所公布的病例中,有7例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首发病例的单位同事。这也表明,该首站定点冷库就是一个病毒传播的热点。
需要指出的是,冷冻食品表面检测到病毒,并不代表该病毒肯定就是活病毒!病毒到底是否还“活着”?能不能感染人?不能通过核酸检测表明,需要进行细胞感染实验来测试。
去年9月,在对青岛疫情溯源调查中,中国疾控中心不但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上检测到病毒,而且还分离出来了活病毒,在细胞感染实验中表明了病毒的感染活性,这是新冠病毒可以在冷链运输物品外包装上长期存活的首次证据。
对于大连的本次疫情,相信疾控中心也会进行类似的研究。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多?
可能是因为冷链传播的毒株,更可能是因为感染者已经完成接种疫苗。
根据报道,大连已完成庄河市16例病例、24份样本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属于德尔塔变异株。
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毒株,主要就是德尔塔变异株,但是德尔塔毒株也会继续变异,因此,通过基因序列的比对,能够找到大连疫情与其他疫情中流行毒株的细微差别。
对于之前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感染后患者的症状会较轻。在此次的大连疫情中,有很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毒株感染后的症状相对减轻了呢?目前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较低。
在之前国内出现的一些疫情中,也出现过无症状比例较高的现象,如去年7月大连和新疆的疫情,在疫情的初期,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也达到了60%以上,但是随后有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有症状的确诊患者,同时在后续确诊的感染者中,确诊时有症状者的比例也增加了。
在这次的大连疫情中,也有部分无症状者转为有症。在11月12日所报道的40例确诊病例中,有29例是之前已经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感染者的症状较轻,原因可能是因为已经完成了疫苗的注射。定点冷库员工是感染高风险人群,其家人也属于高风险,应该都完成疫苗接种,虽然疫苗对预防感染的保护率会随时间逐渐降低,但是对于预防出现重症的保护率会相对持久一些。
如何预防冷链传播的病毒?快递还能不能接?
既然病毒能够屡屡通过冷链食品传入,我们是否就应该停止进口食品呢?这是一个很直接、自然的想法,但并不理性!不能因为窗外有苍蝇,因为惧怕苍蝇,我们就不开窗。
病毒也不仅仅会附着在冷冻食品的表面。深圳盐田港装卸的货物,并不都是食品,但是装卸工也会被感染。从蒙古进口的货物,主要是煤炭,但是也同样有风险。所以,在“冷链食品传染病毒”这个概念中,“冷”是关键词,在低温的状态下,病毒能存活的时间更长,跟货物具体是什么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食品保鲜需要冷链,所以食品的风险相对就高,但是对于其他的货物,如果是在冬季运输,病毒能够存活的时间也会较长,传染病毒的风险也会增加。
如果要遵循“能严则严”的原则,不但冷冻食品不能进口,其他的货物也不能进口。没有进口的煤炭,确实会避免“进口”病毒的风险,但是会不会有人因为没有煤炭取暖而冻死呢?可见,抗疫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一刀切,需要对各种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制定合理的政策。
目前是11月,“双十一”刚刚过去,随后会迎来一波快递投放的高峰。之前已经有人因为接了一个来自中风险地区的快递,绿码就变为黄码!快递会不会传播病毒呢?
今年年初,在一些进口的樱桃货物上检出了病毒,而且这些进口樱桃还进入了销售渠道,已经流通到了市场。但是,并没有消费者因为购买、食用樱桃而感染新冠的报道。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检出病毒”不代表病毒还有活病毒,另外一个原因,是活病毒也有寿命,随着货物解冻,温度升高,病毒的降解、死亡也会加快,因此当传递到了次级消费者的时候,感染的风险其实已经大大减低了。
当然,说一般的快递包裹风险比较低,只是说不需要过分恐惧病毒,并不是说可以不讲究卫生!在疫情流行的时期,尤其是在冬天,收到快递之后用消毒纸给包裹、包装消毒,接拿快递之后洗手,都是合理的。
进口冷冻食品风险最高的时候,是抵达进出口口岸的时候,因此最先接触进口货物的装卸工就面临着最高的风险,他们不但需要在工作中注意保护,也需要及时接种加强针,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才能减少感染风险及将疫情传播到社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