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对带动首都、京津冀地区,以及整个北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中提到的“首都都市圈”建设,是未来北京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成为“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一环。
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对带动北方发展有重要意义
针对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两个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倪鹏飞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有增长级的带动。
他指出,《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从政策方面积极定位,着眼于科技创新、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意见》提出,副中心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引导创新链、产业链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加紧布局数字新基建等。
在智慧城市方面,《意见》提出,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数据大脑,探索形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倪鹏飞表示,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区域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北京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意见》对于北京的疏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带动京津冀及整个北方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都市圈建设“意义非凡”
倪鹏飞表示,《意见》中提出的首都都市圈建设“意义非凡”。
《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倪鹏飞认为,未来,北京将致力于打造首都都市圈。“首都都市圈的打造,将对于首都、京津冀、整个北方的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
倪鹏飞表示,很多超大城市面临中心区拥挤等问题,当下已经进入都市圈发展的时代。“北京作为首都,有非常雄厚的资源要素,尤其是高端资源要素,同时中心城区也需要进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如何能既完成疏解任务,又带动区域发展,甚至实现北京中心城区的升级和全域发展?由此便体现出建立首都都市圈的重要性。”
他表示,在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多中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对首都都市圈建设起到关键作用,成为重要一环。
区域化发展应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意见》指明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意见》中多次提及的内容。
倪鹏飞表示,从经济角度看,区域化发展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虽然从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限制,但《意见》对此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
《意见》强调,要协同联动、一体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同时提出,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
“《意见》为跨区域的都市圈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条件,这样有利于资源要素、产业、城市功能等能够跨区域地进行最优配置,不仅有利于副中心发展,更有利于整个都市圈的发展。”倪鹏飞说。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