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稳定市场价格、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成效显现,制造业PMI时隔2个月重回景气区间。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了0.9个百分点。分项指标显示生产端较快恢复,需求端仍相对偏弱,经济恢复质量有待加强。
制造业PMI是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11月份PMI指数出现明显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开始回归全面恢复态势。在供给端困难缓解的同时,当前需要着力抓好扩大内需相关工作,特别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对就业和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尽快化解需求制约形成的下行压力。
保供稳价助力生产恢复
9月以来多地加大了“能耗双控”的力度,生产指数成为PMI的主要拖累项目,9月PMI生产指数回落1.4个百分点至49.5%,10月继续回落1.1个百分点,为48.4%。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基础能源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多次发文、组织召开重点企业保供座谈会,调研煤炭生产、流通成本价格情况,研究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的政策举措。重点能源企业大力推进增产增供,加速释放煤矿优质产能。
11月随着“保供稳价”政策的持续推进,动力煤价格大幅回落,叠加电价市场化的推进,发电企业的存煤和发电能力都明显回升,缺煤限电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撰文分析,11月制造业PMI回升大致有四个因素推动:一是海外疫情再次反复,全球对中国的生产能力依赖强化;二是成本端压力减小,企业开始回补了一些库存,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变好;三是地产监管政策在边际上有所放松,房企资金压力减小,投资活动开始回暖,并带动相关需求回升;四是在需求回暖、电力供应能力提升的时候,生产端也在稳步修复。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表示,从五大分项看,生产指数大幅上行,是11月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之上的主因。国家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动力煤期货价格快速下跌,这在较大程度上助力生产恢复。
保供稳价政策发力带动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回落,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放缓。11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2.9%,较上月下降19.2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创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价格下降带来的企业获得感较强,调查显示,11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7.3个百分点至63.2%。原材料价格增速回落势头也向下游传导,出厂价格指数为48.9%,较上月下降12.2个百分点,显示产品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
保供稳价政策不仅推动原料价格增速放缓,也保障了制造业原材料的稳定畅通供给,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活动较快上升。11月份PMI生产指数为52%,较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归扩张区间。
李奇霖认为,价格成本压力的回落对于整个制造业而言都是一个明显利好。之前因为成本压力太大,中下游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加上下游需求也偏弱,企业的补库存意愿很低。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一来上游成本压力小了,二来目前出口依旧有韧性,同时国内消费也进入了传统旺季、地产政策边际上又有所放松,企业对后续的需求预期有所好转。
需求端恢复偏弱
相对于生产端的较快恢复,需求端仍相对偏弱,未与生产端同步,经济恢复质量有待加强。11月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至49.4%,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位于50%以下,指数水平和回升幅度都明显低于生产指数。
张立群表示,需求类指数虽均有回升,但仍处荣枯线以下。反映需求不足为最突出困难的企业,仍占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表明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很明显。
10月底以来,中国多地出现了零星的疫情。在国内有效政策的治理下,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疫情对居民的消费意愿特别是出行意愿造成了明显冲击。
体现在PMI数据上,就是与接触型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其中住宿、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落至46.0%及以下,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业内普遍预计,11月的消费数据特别是餐饮消费可能表现也会弱于季节性。
中国物流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至48.5%,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至47.9%,表明11月国外需求改善是市场需求整体稳定回升的重要动力,但国内需求释放不足,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
李奇霖认为,近期出口订单的回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圣诞消费季临近,海外消费需求走高;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再次反复,供应链恢复慢,全球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加深。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的话,出口大概率是向下的,因为此前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都逐渐进入了退出期,需求回落的大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但是短期内,冬季疫情加剧、海外补库存等都有利于中国出口维持韧性。”李奇霖说。
关于接下来PMI走势,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预计年内制造业PMI在50%上下波动。疫情反复仍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变量,随着我国精准防控能力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情影响整体上将趋于弱化。国内需求整体延续恢复态势、趋稳概率偏大,但房地产投资下降对制造业的拖累仍将延续。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在高位震荡,对中下游企业生产意愿仍有抑制作用。环保限电限产约束仍有,但有望趋缓。
中小企业经营形势向好
分企业规模来看,11月大型企业PMI为50.2%,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与上月基本持平。中型企业PMI为51.2%,结束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走势,升至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反映近期中型企业产需回升。小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改善。
随着扶持政策组合拳效果显现,中小企业经营形势向好。文韬表示,得益于政府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推出的扶持政策组合拳,包括税费缓缴、金融扶持、清理拖欠应收账款等政策,11月份,中小企业经营形势向好,中小企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较上月有明显回升。下一步将结合指数的连续变化,持续观察政策组合效果的持续性和程度。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
近日,助力中小企业纾困的重磅文件接连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9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与此同时,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11月23日表示,以上三个文件,凝聚部门合力,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长短政策“组合拳”。
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受保供稳价政策显效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约束和利润挤占均边际缓解,两者景气度出现明显回升,但小企业PMI持续低于临界值,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较大,未来政策需继续加大定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