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11月2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指出,作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
一是卫生健康工程。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二是减贫惠农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
三是贸易促进工程。中国将为非洲农产品(000061,股吧)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将提供100亿美元贸易融资额度,用于支持非洲出口,在华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一带一路”中非合作产业园。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设施联通项目,成立中非经济合作专家组,继续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
四是投资驱动工程。中国未来3年将推动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向非洲金融机构提供100亿美元授信额度,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国将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
五是数字创新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支持建设中非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中国将同非洲国家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和旅游电商推广活动,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
六是绿色发展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
七是能力建设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
八是人文交流工程。中国愿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在华举办非洲电影节,在非洲举办中国电影(600977,股吧)节。举办中非青年服务论坛和中非妇女论坛。
九是和平安全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和平安全领域项目,继续落实对非盟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国家自主维护地区安全和反恐努力,开展中非维和部队联合训练、现场培训、轻小武器管控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现场出席并主持开幕式。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齐塞克迪、埃及总统塞西、科摩罗总统阿扎利、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视频方式与会。53个非洲国家外长和负责对外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或代表以及部分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代表现场与会。
“九项工程”为未来三年合作描绘蓝图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九项工程”涵盖了民生、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创新发展、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平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领域,为中非协同发展、共同追求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构筑了一个系统性的合作框架。作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它为新形势下的中非合作奠定了新的合作机制。
张建平指出,在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国首先需要帮助非洲抗疫,并为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因为非洲是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对非洲义不容辞,比如,将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从IMF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
与此同时,张建平指出,中国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在帮助非洲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发展,未来这也仍将是中非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除此之外,中国将通过密切的贸易投资、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非洲的发展,并结合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创新工程和绿色发展来引领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九项工程”都是在新形势下非常有针对性的合作举措,不仅满足了非洲最迫切的现实需求,而且为疫后双方合作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从政府项目驱动转向民间投资驱动,以及增加了数字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王义桅说,比如中国将把卫生健康工程列为重点合作内容,切实保障疫苗在非洲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弥合“免疫鸿沟”,可以说是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雪中送炭。同时,面对疫情给非洲经济带来的冲击,中方提出要实施减贫惠农工程,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还要实施贸易促进工程,通过设施联通项目、支持非洲出口增加非洲国家的造血功能。
王义桅强调,这“九项工程”体现了“一带一路”的“五通”精神,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资金融通。“过去,中国对非投资以援助项目和政府间项目居多,但这次特别提出要推动企业对非投资,包括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鼓励私人资本的参与。更多的对非投资,不仅能帮助非洲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而且也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非合作亮点
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习近平在演讲中向当年支持中国的广大非洲国家表示了感谢。他说,“我愿郑重重申,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非洲国家的深情厚谊,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一道,让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习近平表示,“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非双方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我们都主张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都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都反对干涉内政、种族歧视、单边制裁。我们要理直气壮坚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主张,把我们的共同诉求和共同利益转化为共同行动。”
中非命运共同体对于维护多边主义有怎样的意义?对此,张建平指出,非洲大陆拥有54个国家,是推进全球化发展和支持多边主义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效,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坚持互利共赢的典范。
王义桅指出,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准则的体系和秩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中方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多边主义,不能让一个发展中国家掉队,更不能让非洲大陆被落下。只有通过中非命运共同体帮助非洲实现富强,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公平正义。
共建“一带一路”一直是中非合作论坛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截至目前,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非洲已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的带动之下,中非互联互通加速发展,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的铁路、肯尼亚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著名的蒙内铁路、刚果共和国国家1号公路等项目,相继通车。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多哥洛美集装箱码头等有效提升了当地的转口贸易能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大项目数不胜数,为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洲大陆自贸协定将带来更多商机
在疫情之下,中非经贸合作逆势上扬。今年1到9月份,中非贸易额达到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2%,也达到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增速高出中国整体对外投资3个百分点,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合同额5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1.6%。
目前,非洲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项目,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了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讯骨干网是15万公里,医疗设施400多个,教育机构1200多家,清洁用水处理能力每年40万吨,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50万个。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以来,中国对非洲投资合作规模迅速增长。2020年中国对非新增的直接投资42亿美元,是2003年的56倍。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经超过了434亿美元,已经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国,投资遍及50多个非洲国家。中国企业赴非投资越来越踊跃,已经在非洲设立了超过3500家各类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七成。
今年1月,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据预测,随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履行,到2035年非洲将增加近4500亿美元实际收益,3000万人有望摆脱极端贫困。王义桅认为,这是全球区域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非洲人民长期以来的实现经济独立的梦想。未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非洲大陆自贸区,非洲将实现跨区域的互联互通,把命运真正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张建平指出,削减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非洲大陆自贸区将极大促进商品、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通。因此,它也将给在非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利好,让它们以更低的成本开展贸易和投资。特别是,由于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已经生效,中国企业可以考虑以毛里求斯为跳板进入非洲大陆市场。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