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周潇枭
编 辑丨朱益民
1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重点围绕“双碳目标以及2022年经济展望”发表了主旨演讲。
刘世锦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尤其在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上游工业品价格居高不下,中下游企业利润被挤压。临近年底,在这个重要时点应该正确研判形势,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上述“类滞胀”局面的出现。今年政府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不低于6%,这个目标是留有很大余地,实际今年应该争取8%-9%的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应该达到5%-5.5%。在这个基础之上,2022年再争取不低于5%的增长速度。
“当前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所以大家很关注宏观政策。但是,与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我们更需要关注结构性潜能”,刘世锦表示。
刘世锦提出“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所谓1,就是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龙头,这个领域为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70%-80%。所谓3,是指实体经济需要补上的三大短板,分别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所谓2,就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结构性强能,就是概括为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
围绕中国绿色发展,刘世锦作了重点解读。
刘世锦表示,我们面临的一次全面的绿色转型,对中国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当前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超过7吨,和欧盟大体相当,这还是未实现碳达峰的水平。未来,到2035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要从当前的1万美元提高到三到四万美元。基于这样的经济增长规模,未来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增长量很少。既要实现经济的中速增长,又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发达经济体未曾经历过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未曾有过。
但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有有利条件的,刘世锦列举了中国的五点优势。
1.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会造成资本搁置或减值,相比发达经济体,中国从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开始转型,转型成本要更低。
2.当前中国仍然能保持5%-6%的中速增长,中国的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张,这样大的市场规模有助于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因为市场大了才能推动形成商业模式。
3.中国的绿色技术在有些领域里已经处在并跑,部分甚至处在领跑的状态,未来有可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中国数字技术是有优势的,能和绿色发展形成相互支撑。
5.中国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比较强,可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
在刘世锦看来,中国要实现双碳这样一个长期任务,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降碳、减污、增绿、增长相互协同的机制。
刘世锦表示,中国的减碳不能单打一,要基于现阶段国情,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以服务业为主,且基本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降碳的同时,要面对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等问题,还要让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这几个方面不可偏废。
针对前段时间出现的拉闸限电问题,刘世锦还指出,不能搞运动式减碳。实现双碳目标,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要遵循中央所强调的“先立后破”。大家通常在说破旧立新,但绿色转型是要“先立后破”,只有在绿色技术支撑下形成了新的供给能力,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平稳转换。
第二件事,要推动技术创新。
刘世锦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从根本上讲要实现绿色技术驱动,需要大规模、系统性换技术。这个绿色技术,要符合三个特点,一是需要提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二是要实现少排放直至零排放,三是有优于传统产业的更低成本。
“要实现这三条,确实难度挺大的,但是通过努力是可能实现的。十多年前,很少有人能相信光伏发电能与传统燃煤发电竞争,特别是成本上的竞争。但是过去十年时间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90%,现在不仅在成本上可与传统燃煤竞争,而且业内专家估计今年几年光伏发电成本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个目标是可能实现的,这就是创新的潜能”,刘世锦指出。
刘世锦还补充表示,过去讲绿色环保发展,更多是做减法,因为绿色环保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是现在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在做加法和乘法。随着低碳或零碳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巨量投资。如果我们不推进绿色转型,是没有这样的投资发展空间。
第三件事,要推进制度创新。
刘世锦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现在推动减排,主要采取由上而下、层层分解目标的行政性手段。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行政手段似乎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指标分配,未必公平合理,还存在激励不足、搭便车、实施成本较高、平衡性较差等问题。未来还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
推动制度创新,要做的事情很多。
刘世锦特别强调了一件基础性工作,就是建立碳账户、生态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通过这套账户,来做好碳核算和生态核算。因为无论是行政性办法,还是市场办法,前提都是要把账算清楚,需要一套科学的算账方法。通过为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和个人建立好账户之后,能相应确定各自减排责任,这样各扫门前雪,整个世界就会很清洁。
刘世锦还强调了地方创新的重要性。在绿色转型这个问题上,我们依然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这是一条从没有过的绿色发展之河,很多事情还搞不清楚,需要试错。应该给各国地区、企业甚至个人有较大的自选动作空间,鼓励他们去探索实现的战略和策略,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各个地方,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先行先试,在绿色发展中再次发挥带头作用”,刘世锦表示。
更多内容,请点击专题:聚焦丨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1年年会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