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期|2021/12/19
本周,欧美主要央行结束了今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普遍开启了退出宽松政策的步伐。但由于各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各异,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政策开始出现分化。对于三家央行的政策考量和未来政策趋势,丹麦投资银行盛宝银行(SaxoBank)资深市场分析师Edison Pun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美联储接下来可能有更鹰派的动作;比起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更加关注通胀问题;欧盟的经济恢复要比美国和英国差很多,所以欧洲央行比后两者更为鸽派。
此外,奥密克戎变体持续快速传播,料将很快成为欧洲和美国的主要毒株。对奥密克戎的研究正在加紧进行,港大研究团队发现,该变体在肺部的复制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这可能是其导致轻症的原因之一。
拜登政府最看重的1.7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年底通过无望;股东向Meta施压,要求改善治理、评估元宇宙战略风险;美股散户大本营Reddit提交IPO申请。
更多内容,尽在《一周国际财经》。
欧美央行收紧宽松政策 步伐呈现分化状态
本周,欧美迎来“超级央行周”。一方面要抑制高居不下的通胀、一方面要应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体对经济的冲击,欧美主要央行的应对措施开始出现分化。
美联储加快削减购债步伐,英国央行成为疫情来首个加息的主要央行,欧洲央行则将在明年维持量化宽松的灵活性,立场明显较为鸽派。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
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 明年或加息三次
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加快削减购债规模的速度,从每月削减15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购债将于明年3月结束,为随后的加息铺平道路。
会后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所有18位美联储官员都预计明年需要加息。多数官员预计,美联储明年将加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2023年将至少加息三次,2024年将再加息两次。
此次会议上美联储终于改口,在政策文件中删除了“通胀暂时论”的表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认为现在真正的风险是通货膨胀可能更加持久.....这是我们今天行动的原因之一”。
自今年4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高通胀定性为“暂时性”的,认为通胀主要是由供应链瓶颈问题造成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11月同比上升了6.8%,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快增速,也是连续第六个月通胀率超过5%。
“通胀持续的时间比美联储预期的更长,这已经无法避免。随着就业数据越来越好,美联储需要加快应对通胀,”丹麦投资银行盛宝银行(SaxoBank)的资深市场分析师Edison Pun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实际上美联储已经落后于通胀形势了,所以接下来可能会有更鹰派的动作。”
英国率先加息
英国通胀压力也高居不下,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最大增幅。12月16日,为抑制加速上升的通货膨胀,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基准利率从0.1%的历史最低点上调至0.25%。
英国成为疫情以来全球首个加息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决定颇令外界感到意外。许多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此前判断,虽然奥密克戎变体正在英国快速传播,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尚不明朗,英国央行可能维持利率不变至明年初。
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官员认为,等待关于奥密克戎的更多信息、评估新一波疫情对经济的初步影响,有一定价值,但当前收紧货币政策的理由已经很充足。
不过在Edison Pun看来,英国央行此前就已经有加息计划,没有在11月开启加息才是意外,“奥密克戎变体有可能使经济放缓,也可能缓解通胀,但比起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更加关注通胀问题。”
欧央行:维持量化宽松灵活性
欧洲央行的步子则迈得更为谨慎。12月1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按原计划在3月份结束1.85万亿欧元的紧急债券购买计划,但同时出台诸多“缓冲”措施,如在明年二、三季度临时扩大常规资产购买计划,将紧急资产购买计划下的到期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并至少持续到2024年底等。
欧洲央行还表示,为应对疫情相关负面冲击,如有必要可能会恢复紧急债券购买计划,保持了政策的灵活性。这与美联储决定逐步彻底结束购债形成了对比。
“欧盟的经济数据要比美国和英国差很多,所以他们有更多理由延续鸽派的货币政策,” Edison Pun分析道,“此外,欧洲央行仍然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当供应链压力缓解之后,价格水平就会恢复正常。”
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通胀率达到了4.9%,创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也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能源价格上涨造成明年通胀预期急剧上升,但她同时强调,欧元区目前没有出现像美国那样推动长期通胀上升的价格因素,因此明年加息可能性“非常小”。
注:以上采访内容仅代表采访对象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奥密克戎快速蔓延研究揭露轻症状可能原因
图片来源:摄图网-400909202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体持续蔓延,波兰、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在本周首次报告了奥密克戎病例。1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病例,其他国家可能也有病例,“只是尚未检测到而已”。
多国数据显示,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于德尔塔毒株。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12月15日指出,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绝对是现象级的”。
奥密克戎叠加德尔塔之下,12月16日,英国报告新增88376例新冠确诊病例,连续两天刷新单日新增纪录。12月15日,奥密克戎已占伦敦市确诊病例的60%,成为当地占主导地位的毒株。
欧洲疾控中心警告,奥密克戎很可能在2022年前两个月内成为欧洲的主导毒株,造成更多的住院和死亡人数。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则预测,奥密克戎很可能在几周之内就成为美国主导毒株。
科学家正在加紧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研究,目前对于其免疫逃逸能力和引起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仍在早期阶段。据南非部分医生此前的描述,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似乎比德尔塔更轻,但科学家警告称做出结论为时尚早。
12月17日,南非卫生部长Joe Phaahla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苗接种加上南非此前的大规模感染所获得的免疫能力,可能是奥密克戎病例症状比德尔塔轻的原因。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12月15日发布新闻稿,称发现奥密克戎在支气管中的感染和繁殖速度比德尔塔变异株快70倍,这部分解释了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更快的成因。
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在人肺部的复制速度仅有新冠原始毒株的十分之一,而肺部感染是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这可能是轻症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仍在同行审议过程中,尚未正式发表。领导研究的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志伟强调,疾病严重程度并非仅由病毒复制量决定,还受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异常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威胁生命的炎症。
本周,英国出现了第一例奥密克戎感染者死亡病例。12月16日,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医学顾问苏珊·霍普金斯表示,科学家需要250名左右的奥密克戎住院病例,才能开展与德尔塔进行对比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她预计,研究人员有可能在一月初、最快在圣诞节至新年间,获得“可靠的数据”,对奥密克戎做出评估。
霍普金斯发言时,英国共有15名已经核实的奥密克戎住院病例,但英格兰首席医疗官惠蒂预计入院人数将很快升高。
高管套现、股票回购成热潮
美国SEC拟加强监管
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表决,将对股票回购和公司高管的内幕交易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政策。
根据现行规定,公司高管和董事通过制定“10b5-1计划”来对未来的股票买卖进行安排,以免遭到内幕交易指控。拟定的新规要求公司董事或高管在采用或修改10b5-1计划后,需度过120天的“冷静期”才能交易。
此外,SEC还对回购股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公司出售或购买自身股票设置30天的冷静期,并要求公司在回购交易发生后的第二天营业结束前,报告有关股票回购的购买的价格和数量等信息。
SEC下一步将向公众征求对新规的意见,然后投票决定是否完成相关修改,最终确认时间可能在明年。
今年以来,美国大公司高管频频出售自家企业持股套现。马斯克、扎克伯格、贝索斯、谷歌两位创始人等硅谷大佬,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均加入套现队伍。全球首富马斯克近期的抛售行为尤其惹人眼球,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要减持10%的特斯拉股票,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套现超过100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过出售自家股票而套现超过2亿美元的美国企业高管已达48名,这一数字是2016年至2020年高管年均抛售股票套现水平的约4倍。
另一方面,美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热潮重现。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的初步数据显示,SP500成份股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回购了2345亿美元的股票,超过了2018年第四季度创下的2230亿美元记录。分析师预计SP500成份股公司第四季度回购规模将达到2360亿美元。
股票回购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流通股数量来提高每股利润,支撑股价。据《华尔街日报》统计,截至12月13日,SP500指数今年已经上涨了25%,创下了67个收盘纪录。
股票回购热潮已经引来美国政界的批评,批评者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把现金用于投资拓展业务,而不是支撑股价。
科研播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01
Covovax疫苗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
世界卫生组织12月17日宣布,由美国医药公司诺瓦瓦克斯公司(Novavax)研发、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Covovax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成为世卫组织批准的第九款新冠疫苗。
Covovax是重组蛋白疫苗,需要两针注射,并在2-8℃的冷藏温度下稳定保存。六月份的试验结果显示,Covovax的有效性超90%。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正在测试中。
该款疫苗是全球疫苗获取机制(COVAX)组合的一部份,将可为低收入国家提供更多疫苗。
02
血栓风险罕见但致命 强生疫苗遭美疾控中心“抛弃”
12月1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美国民众接种辉瑞或莫德纳的新冠疫苗,强生新冠疫苗则未列在推荐接种疫苗之内。
CDC表示,据最新数据,已经在美国确认了50多例强生疫苗接种者的血栓病例,大约每100万强生疫苗接种者中会有3.83例,发生率高于之前的估计,至少已有9人死亡。
03
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疫苗“混打”临时指南
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冠疫苗混打接种临时指南。指南强调,接种疫苗仍首选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随着更多研究数据出炉,不排除调整“混打”指南。
这份指南适用于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上的所有新冠疫苗。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病毒载体疫苗,后续不管是第二剂还是加强针均可接种mRNA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
04
两个新冠疗法对奥密克戎效果出炉
12月16日,再生元公司表示,其REGEN-COV疗法(也被称为Ronapreve)对抗奥密克戎的效果较差,但对德尔塔仍然有效。
阿斯利康同一天表示,其长效抗体鸡尾酒药物Evusheld保持了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
财闻集锦
#1
拜登1.7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年底通过无望
美国总统拜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隐晦承认他力推的1.75万亿美元“重建更好未来”支出法案无法在圣诞节前的最后期限通过参议院批准,暗示法案通过可能推迟到明年。
这项包含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福利支出的法案是拜登政府的核心经济政策。目前,拜登政府在撤军、疫情和通胀等方面面临支持率压力,假如支出法案未能通过,民主党明年中期选举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通过的障碍在于持反对意见的民主党温和派参议员曼钦,由于两党在参议院平分席位,因此曼钦的支持对法案通过至关重要。拜登已经和曼钦谈判了数周,目前仍然进展缓慢。拜登在声明中表示,可能还需要“数周”时间才能让法案最终获批。
#2
美国“散户大本营”Reddit已提交上市申请
当地时间12月15日,社交媒体平台Reddit Inc.宣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递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申请。
Reddit预计,IPO将在SEC完成审核后进行,具体取决于市况和其他条件。目前公司处于缄默期,且基于监管方面的原因不能提供更多细节。
最近一次融资对Reddit的估值为100亿美元。年初追捧游戏驿站等个股、引发轧空大戏的散户大本营WallStreetBets正是Reddit上的一个论坛。
#3
马斯克称特斯拉部分商品可用“狗狗币”支付
马斯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4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开展测试,接受用狗狗币作为购买特斯拉商品的支付手段。受此影响,狗狗币一度涨20%。
根据Coinbase网站的数据,马斯克今年关于狗狗币的各种推文已经帮助该币价在过去一年时间蹿升超58倍。
马斯克指的商品是特斯拉官网销售服装、“Giga Texas”皮带扣、特斯拉汽车模型、“Cyberwhistle”哨子等产品,价格从50美到1900美元不等。
#4
股东向Meta施压
要求改善治理、评估元宇宙战略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Facebook母公司Meta正在面临股东的更大压力,要求解决其平台上的有害内容和整体治理问题。
包括纽约州共同退休基金、伊利诺伊州财政部长在内的投资者团体提交了八项股东提案,供该公司明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提案内容包括:要求董事会监督平台减少有害内容的努力、评估该公司的元宇宙战略的风险,以及公司的审计和风险委员会进行审查。
该投资者团体去年提交了六项提案,包括要求设立独立的董事长,但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被股东否决。
#5
丰田加码纯电动车 一口气推出15个概念车型
一向被认为对纯电动汽车“态度消极“的丰田在12月14日宣布加码纯电动汽车业务,一口气推出了横跨全部产品线的15个概念车型。据悉,丰田计划到2030年拥有30款电动汽车,并使纯电动汽车全球年销量达到350万辆。
丰田汽车还表示,到2035年,其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在全球范围内将全部改为电动汽车。而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雷克萨斯纯电车型销量占比将在2030年达到100%。
丰田此前一直坚持的原则是投放汽油车、混合动力车(HV)、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FCV)的“全方位战略”,被外界认为在纯电动汽车战略上起步太晚。
#6
因帮助富人逃税 瑞银被法国罚款129亿元
当地时间12月13日,法国巴黎的一家上诉法院作出判决,瑞士瑞银集团协助法国逃税者的罪名成立,但同时法院将处罚金额从此前的45亿欧元降至约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
法院认定该行2004年至2012年期间在法国境内非法招揽生意,并帮助法国客户将逃税所得“洗白”。
这宗案子悬在瑞银头上已经多年。最初45亿欧元的罚款规模足以威胁到瑞银的财务健康。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记者|李孟林 高涵
编辑|高涵 段炼 杜波
视觉|刘青彦
排版|高涵 王蜀杰
|本文版权归“每经头条”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