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里,科创板注册制稳步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平稳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设立并开市运行,注册制从局部向全市场迈进。而一年内新增上市公司数量逾500家,也令保荐机构迎来IPO盛宴。
第一财经记者据Wind统计,截至12月26日,年内A股共有515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5325.67亿元,较2020年全年的约430只新股、近4700亿元募资额进一步扩大。
515只新股中,逾七成以注册制方式发行,其中包括新增科创板企业157家、创业板196家、北交所41家。
投行业务增量由此涌现。Wind数据显示,独立保荐方面,年内至今,19家券商保荐企业数量超10家。中信证券(600030)保荐59家排在首位,中信建投(39家)、海通证券(600837)(33家)、民生证券(29家)、华泰联合(26家)等进入前十。
围绕IPO,“一查就撤”“批量撤单”也成为年内焦点。辅导企业的终止撤回,或令部分中小券商投行“颗粒无收”。
龙头优势依旧,新锐闯入前十
515只新股保荐,龙头券商仍占据绝对优势。
中信证券保荐59家排在首位,中信建投39家、海通证券33家,与之位居前三。上述3家券商累计保荐企业数量131家,拿下25%的市场份额。
保荐数量紧随其后的是:民生证券(29家)、华泰联合(26家)、安信证券(20家)、招商证券(600999)(18家)、国金证券(600109)(18家)、中金公司(17家)、长江承销保荐(17家)、国泰君安(17家)、国信证券(002736)(17家)。
IPO保荐数量在10~15家的有:国元证券(000728)(14家)、申万宏源(000166)承销保荐(11家)、中原证券(11家)、东兴证券(11家)、光大证券(601788)(11家)、兴业证券(601377)(10家)、东方投行(10家)。
此外,浙商证券、中泰证券、西部证券(002673)、东北证券(000686)等保荐数量都在5家以上。
拿“IPO大单”方面,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优势突出。
截至12月26日,年内上市新股募资总额前三名是中国电信、三峡能源、百济神州。其中,中国电信募资总额479.04亿元,由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联合保荐;三峡能源由中信证券保荐;百济神州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联合保荐。
沪农商行、和辉光电、时代电气、大全能源等募资总额也进入年内前十。整体来看,前十大IPO,中信证券独立保荐4家,中金公司独立保荐2家、联合保荐2家,东方投行独立保荐1家。此外,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高盛高华均拿下1单联合保荐。
而从首发承销收入来看,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6日,有统计数据的69家券商合计实现269.84亿元首发承销收入。
“三中一华”是赚钱大户,中信证券首发承销收入36.25亿元,是目前年内唯一一家该项收入逾30亿元的券商。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别录得20.44亿元、20.28亿元首发承销收入。
华泰联合、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国金证券的首发承销收入也在10亿元以上。
市场份额上,中信证券一家就拿下13.43%份额,包括其在内,上述9家券商包揽了近六成的总份额。
上述头部机构之后,首发承销收入在5亿~9亿元区间的有8家,国信证券(8.61亿元)、安信证券(7.88亿元)、国元证券(7.03亿元)等在内。
值得一提的是,几家券商(承销保荐)子公司首发承销收入排名前列,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吸金5.74亿元,东方投行5.22亿、长江承销保荐4.84亿元。
而一批中小投行首发承销收入处于劣势。上述时段内,有19家券商该项收入尚不足亿元,银河证券、太平洋证券、信达证券等在列。
中型券商借注册制东风
借注册制东风,多家中型券商和券商承销保荐子公司冲出重围,保荐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民生证券拿下29单IPO保荐资格,排在第四位,领先华泰联合、安信证券等。
其中,创业板14家、科创板11家、北交所1家,共计26家,占其保荐家数的89%。另有沪市主板1家、深市主板2家。募资总额逾10亿元的是新锐股份、皓元医药、安旭生物3单。
长江承销保荐作为中介机构服务的17家,近九成登陆注册制板块。其中,创业板10家、科创板4家、北交所1家。整体来看,17家企业中,多数募资总额在6亿元以下,登陆北交所的华阳变速募资总额仅1.43亿元。
对券商投行而言,年内的另一大业务机遇来自北交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82家上市企业,41家为年内上市。
而从首批上市企业情况来看,记者据北交所网站统计,首批81家企业(其中包括从新三板精选层平移的71家),由37家券商投行(子公司)保荐。
中信建投拿下12单排在首位,涉及科达自控、锦好医疗等项目;安信证券(7家)、申万宏源承销保荐(6家)、开源证券(5家)、中信证券(4家)、东北证券(4家)、长江证券(000783)承销保荐(3家)、中泰证券(3家),也均是业务大户。
上述8家券商合计保荐企业数量43家,占比逾五成。此外,东吴证券(601555)、天风证券、银河证券等均参与了首批企业的保荐。
“撤材料”成关键词
随着新股发行向注册制时代迈进,从事投行业务,券商须真正走向“归位尽责”。
年内,IPO撤材料、“带病闯关”等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创业板注册制项目情况来看,记者据深交所网站统计发现,年内至今,96家拟IPO企业因“撤回”而终止审查。
撤材料企业背后的保荐机构有哪些?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国信证券各有7单,华泰联合、招商证券各有6单,国金证券、中信建投均为5单,东兴证券、东吴证券均为4单。
万和证券年内有5单创业板注册制项目,有3单撤材料。据深交所网站,其保荐的真美股份、乐的美、润科生物3家拟创业板企业均于年内撤回上市申请。佳奇科技因IPO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于10月终止注册。
东海证券年内保荐的3单创业板IPO项目,2单撤材料。
辅导企业撤材料,还可能令部分券商今年的创业板IPO业务“颗粒无收”。
资料显示,年内,国盛证券保荐的回音必、红塔证券保荐的钟恒新材、华金证券保荐的中成发展,均终止(撤回),而这些项目是上述机构年内唯一一单创业板IPO项目。
针对投行项目撤否率高等问题,今年,对中介机构的从严监管升级。
证监会7月9日发布《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并表示,将对投行项目撤否率高、公司债券违约率高、执业质量低、市场反映问题多的证券公司,开展专项检查;建立内控部门对业务人员的质量评价机制,严禁业务人员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扩大现场检查和督导面,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对于收到现场检查或督导通知后撤回的项目,应依法组织核查,坚决杜绝带病闯关的行为。”上述指导意见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