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黄鑫宇)近年来,北京市着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获得信贷”指标排名跃升为全国领先。北京金融营商环境是如何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12月30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市科委、中关村(000931)管委会联合召开了“创新+活力”北京营商环境5.0版改革创新融资信贷服务新模式专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近年来各单位在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对5.0版改革金融领域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
记者注意到,在这场围绕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主题的会议上,普惠小微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及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示范判决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等,成为关键词。
主办方提供
首先,关于普惠小微贷款,据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介绍,北京提出力争2022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2亿元。同时,“通过加强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最大限度地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她补充道。
人行营管部副主任姚力则表示,人行营管部高度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主要通过多方面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融资信贷环境。在宏观管理上,指导金融机构聚焦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以及科创、绿色、文化、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在资金支持上,用好央行政策性资金,“真金白银”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其次,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告诉记者,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适当优化贴息支持标准,在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科创企业加快发展。
“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完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支持政策。结合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跃地区的经验,联合市财政局、北京银保监局系统跟踪评估现有支持政策的执行效果,优化完善支持标准,在提高政策精准度的同时不断扩大政策惠及面。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更大力度的政策建议,及时纳入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储备。加快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朱建红说道。
再次,保护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核心。“我国资本市场拥有超过1.9亿的投资者群体,保护好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北京证监局副局长余辉坦言,“投资者事后维权救济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示范判决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就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安全卫士。”
据余辉的介绍,在示范判决方面,近年来,北京一中院运用“示范判决”顺利审结“华锐风电”“京天利(300399)”等系列案件,并使相关投资者得到调解赔偿。在代表人诉讼制度方面,2021年5月7日,北京金融法院受理了王景等11名原告共同起诉被告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贾跃亭等21名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并于9月30日发布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公告。北京金融法院运用“双轨一平台”金融司法为民机制,已登记投资者2100余人,并完成投资者身份核定。“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余辉说。
同时,余辉亦表示,北京证监局将继续会同市高院、北京金融法院等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示范判决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常态化执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