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已经开幕。3月5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今年关注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他建议,对博士生毕业时间进行弹性化管理,同时制定科学的延期管理制度,并建议对从事原创性突破性课题的博士生给予应有的尊重。
大量博士生延期毕业面临压力
根据相关法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4 年,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例如,清华大学对统招博士生修业时限的规定为:普博生为3-4 年,最长不得超过6 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 为4-5 年,最长不得超过7 年。
“毕业生延期现象普遍。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直博生平均在读5.5 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罗永章指出。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科研、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清华大学于2015 年进行改革,规定从2014 级博士生开始,不再无限期延迟毕业,一旦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必须办理离校手续。
“毕业、结业或肄业,在客观上起到了敦促博士生专注于学业的作用,但仍有大量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不得不延期。”罗永章注意到,延期毕业生无法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在承担科研、论文的压力之余,还要负担学费、住宿等费用,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巨大。
“特别是为了完成高质量学术成果而主动延期的博士生,本应凭借优良的成绩收获自豪和自信,结果却被多次延期折腾得灰头土脸,甚至被不了解情况的用人单位质疑学术能力而遭遇不公平待遇。”罗永章称。
原创性课题难度导致延期毕业在所难免
经调查,罗永章发现,博士生延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课题难度大,博士生的科研工作不仅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更是在某一研究领域拓荒,这类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本身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尤其是一些实验周期长、难度大的原创性课题,延期在所难免。
二是部分博士生对学业不够专注,博士生攻读年限长,部分学生没能持之以恒地专注于科研工作,而将精力分散于其他事务上,如兼职、工作、家庭和生育等,难以按时完成学业,导致延期。三是部分博士生科研能力不足,无法做出创造性成果达到毕业标准而延期。
“博士生延期分为合理和不合理两大类因素。”在罗永章看来,课题本身难度大、文章发表周期长但意义重大是合理延期因素,延期后可以达到毕业标准,也能产生原创性科研成果。而对于修业不专或科研能力无法达标的情况则不能接受,这类延期是对科研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应尽快予以淘汰。
博士生毕业不应“一刀切”,建议赋予其应有尊重
为使博士生培养更加高效合理,罗永章提出相应建议。首先,博士生毕业时间弹性化管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课题的研究周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一刀切。”罗永章建议,遵循科研规律,深入调研,了解各研究领域的普遍研究周期,合理制定博士生学制,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不必延期而正常毕业。
同时,他认为,应制定科学的延期管理制度,使满足合理延期条件的博士生获得充分的时间,并通过设置资格考试、中期考核等方法,对不专心学业或科研能力不足的博士生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不合理延期,必要时及时淘汰。
罗永章还提出,对博士生毕业实行多元化考核。建议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将技术成果、专利成果、科研贡献等纳入博士生毕业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打破唯论文、唯影响因子的误区。
此外罗永章建议,合理配置现有科研和教育资源,提高博士生招生标准,严格把控博士生招生规模,重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建议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引进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为其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建议合理调整博士生学制及毕业考核标准,更高效地为国家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