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李春宇
近日,北京市部署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明确“应考尽考、一个不落”。上海、甘肃等地也想方设法确保考生“应考尽考”。这些做法,给涉疫地区统筹疫情防控与中高考安排“打了个样”。
高考是国计也是民生。它是备考青年们“决定命运的时刻”,也关乎全社会对教育公平、发展公平的感受。教育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可以说,为了工作方便牺牲部分特殊考生利益的懒政,为了甩锅声明“后果由考生承担”的官僚主义,都要不得。
“应考尽考”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各地各部门有责任不让一个考生因疫情防控“掉队”。疫情下统筹抗疫与考试面临千头万绪的工作,操作难度远大于往常。但抗疫三年,一些地区应对大型考试已有成熟方案。比如,北京准备了常规考点、备用考点、隔离考点以及备用考场、救治场所考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考场等6类考场;上海提前组建闭环转运队伍。去年一些大型考试中,有的地方还开展过大规模跨省借考工作,有的地方实行特殊考生“一类一方案”,有的地方对密接考生“送考上门”“单人单间”……这些细致的方案,人性化的举措确保了考试顺利进行,也防止了疫情传播扩散。
“应考尽考”要把工作做细,既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也要讲温度、求实效。除了狠抓疫情防控,各地还需要切实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场纪律,确保公平高考。在服务考生方面,把问题想在前面,细化分类安排,回应考生关切,别动不动就拿“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吓唬人。近期,很多地方也根据各自的疫情防控形势发布了高考防疫提示,比如,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提醒滞留外省的考生尽快返回高考报名地,云南、陕西、西藏等地要求考生考前14天到高考结束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滞留外地考生应于何时返回”“考前需要几次核酸”“需要哪些健康证明”等信息,都是考生迫切需要了解的,应该尽量细致、宣传到位。
北京等地发出“应考尽考”的信号,细化优化防疫安排,无疑给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期待更多地方将“应考尽考”作为安排中高考的“标准答案”,尽快完善方案、尽量明确细节、尽早公布政策,让考生从担心“能不能考”,到只需要操心“怎么考好”,轻装上阵赢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