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11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胡静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2022届毕业生马上就要离开校园,他们有的要继续深造,有的即将步入职场,开启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
疫情之下,这届毕业生的求职路注定不平坦,不仅要面对“云面试”“云实习”等意外之考,还要面对招聘会和一些考试的推迟、供给端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改变等等。这些毕业生如何顺利走完步入职场的“最后一公里”,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中新经纬近期推出“2022就业季”系列报道,对话这届毕业生,听听他们的求职经历,也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有所启发。
文轩(化名)是山东一所普通一本院校2022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面对就业难、文凭贬值的现象,家人强烈要求他考取研究生学历。可为了实现经济独立,他选择了就业,成为车企的一名工程师。
以下是文轩的自述:
2021年3月份,我开始准备考研。当时决定考研,一方面是看到很多人都要考,有点从众心理,另一方面是家里一直跟我说研究生学历如何好,不考研以后就要吃很多苦。
可能是父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就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我身上,想让我替他们去完成。我父亲读的是成人本科,但学历一直没有得到承认,在他看来,这是他一直没有升职的原因。我姐姐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她也认为研究生学历很重要,生完孩子后还一直尝试考研。
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报名了。我本科是车辆工程专业,报考了机械里最好考的一个方向——船舶。然后我开始去学校附近的自习室复习,每天早上8点出门,学到晚上10点回来。这种规律的状态一直维持到2021年暑假前。
暑假我留校学习,每次和家里打电话,他们都会督促我好好备考,让我认真学。最初我觉得家人的鼓励给了我动力,可后来我向他们透露说就业也蛮好的想法时,他们会非常强烈地反驳我。我开始觉得,他们没有考虑过我想要什么,只是他们觉得什么好,然后就把我推到那里。
到后期,我已经不想复习了,却不知道怎么和家里沟通。从小父亲就对我很严格,对我们的要求都非常高,不听话的时候都是“棍棒”教育,现在不会动手了,可是我还是害怕他。
2021年秋招时,我开始留意招聘信息,参加宣讲会,投了一些简历。当时我也不确定要不要就业,只是觉得如果考不上的话,能有份工作保底。2个月后,我还是拿到一家车企的offer。这份车企的工作待遇不错,我们专业学生工资的平均水平大概是七八千元/月,这份工作超过了平均水平,有九千多元。那时候就想,就业有就业的好,如果自己有收入了,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吃更多好吃的,去更多地方旅游,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向家里伸手要钱。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父母的负担比较重。家里不会定时给生活费,一般都是我用完了再问他们拿。越临近毕业,我越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一方面是父母很辛苦,要生活费的时候会让我很惭愧,不想给他们那么大压力;另一方面,除了日常的开支,我有更多想要的东西,有时想买些非必需品,我不好意思告诉他们。
有了保底的工作,我更学不下去了,那段时间,坐在桌子前,一点也不想学习。我也开始怀疑自己考研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顺应时代潮流?还是我真的想深造?
最终我还是去参加了考试,基本是裸考,成绩很差,自然没考上。结果虽在我的预料中,但仍不知道怎么告诉家里没考上的事实。后来,鼓起勇气告诉父亲的时候,他虽然没有严肃地批评我,但当即就表示,要我继续备考。在他们看来,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尽管和家里达成一致,我先去工作,但父亲还是要求我白天上班、晚上备考。有时候,他会在家族群里分享一些文章,比如说大学文凭不值钱、就业竞争激烈之类的内容,这不就是给我的暗示吗?
我们家三个孩子都上大学了,但父亲还想让我们往更高爬。“人往高处走”固然没有错,可是有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参加工作了,不需要家里养,还可以适当帮一下家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