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发,国产车型竞争力飙升,消费者选择丰富。然而,在这一片繁荣背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家却对新能源车的未来持谨慎态度。
近期,前海开源基金基金经理崔宸龙在“新能源汽车闭门会”上指出,新能源车市场高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资本隐忧。随着市场份额增速放缓,价格战和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露。崔宸龙认为,新能源车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对国内燃油车市场的替代,但这种替代空间并非无限。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接近40%,投资者开始担心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价格战也是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大挑战。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中国车市规模和利润占全球汽车产业的30%左右,但本土汽车企业的利润总额却仅占全球总利润的5%。这表明,在追求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可能牺牲了利润。因此,尽管销量增长明显,但盈利并未相应增长,甚至出现下滑。
行业前景同样不容乐观。崔宸龙表示,2024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新发布的车型性价比极高,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终端的竞争压力将持续存在。这种竞争压力引发了投资者对未来企业盈利的担忧,进而影响了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因此,“聪明”的资本可能会提前撤退,避免陷入风险。
此外,前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随着新产能的释放,供给将大幅超过需求,导致去产能过程可能异常惨烈。这种情况下,汽车中上游的供应商也面临巨大的降价压力。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曾经的产能优势可能迅速转变为劣势。
因此,新能源车行业正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降价虽然是常规竞争手段,但无序降价可能导致品牌忠诚度和认可度的降低,损害品牌形象。因此,车企需要寻找除价格战以外的竞争策略。
BeyonCa创始人、董事长苏伟铭在闭门会上指出,尽管超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进展缓慢,但为中国品牌提供了上升的空间。目前,50万以上的豪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远低于整体渗透率,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然而,要抓住这一机遇,中国品牌需要提升品牌运营能力,打造具有独特价值的豪华电动车品牌。
综上所述,尽管新能源车市场看似繁荣,但高增长背后隐藏着资本隐忧。价格战与价值战的转变、产能过剩风险以及品牌运营能力的挑战都是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对于投资者和车企来说,如何在这一变革中找到平衡点,将是决定未来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