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印度执法局(ED)日前再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有消息称被扣员工包括vivo印度公司临时CEO和CFO。
在律师看来,印度方面虽然屡屡以“反洗钱”为由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却难以巩固金融安全,更有可能打击市场主体信心。从数据看,尽管国产手机遭受打压,但在印度依然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印度市场,国产品牌面临的并不是去或留的选择题,而应该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将印度看作出海战略中的一环,面对情况各异的海外市场,国产品牌正做着艰难但必要的抉择。
“反洗钱”背后
对于本次高管在印度被捕的消息,北京商报记者向vivo进行采访核实,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vivo此前就已在印度“遇险”,今年10月,印度金融执法机构以涉嫌洗钱为由逮捕vivo员工。当时vivo方面回应称,公司在印度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正密切关注近期的调查事宜,并将采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进行应对。”
此前印度执法局根据《防止洗钱法案(PMLA)》向vivo印度提交了一份指控书。指控书称,vivo总计通过空壳公司,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6247.6亿印度卢比,约合63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以逃避在印度纳税。这占到了vivo这些年在印度总营业额12518.5亿卢比的一半。
此前出于非法汇款的指控,印度执法局冻结小米的银行账户中资金达48亿美元,直到10月初,印度政府才正式宣布取消对小米的罚款,解冻该笔资金,并解除小米在印度的限制,允许小米继续开展业务。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圣驰律师事务所李律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各个国家在立法层面都会对洗钱行为进行打击,不过在行政层面,执法力度及最终的执法效果大不相同,总地来说,印度以反洗钱为由审查国外公司,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随意性。
律师认为,反洗钱制度主要应该落脚在预防和监控两方面,通过建立常态机制,保证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留存、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等手段的有效性,其执法重心并不在于洗钱行为的判定与事后追溯,而是在客观上防控各种利用金融系统犯罪的行为。目前来看,印度在这方面多以突击搜查为主,并没有长期有效的监控机制,不仅难以真正维护金融安全,还有可能造成执法不公,打击市场主体信心。
在业内专家看来,印度方面之所以对外汇问题十分敏感,其根源还在经济结构。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目前印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出口能力偏弱,同时大量的进口需求使印度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经常性账户赤字。印度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直接投资保持汇率与市场的稳定,所以外资总是进来容易出去难。
针对印度方面对小米、vivo等中国公司的调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我们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印方应该依法合规行事,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处罚难挫销量
虽然印度方面不止一次处罚中国手机品牌,不过从最新的数据看,国产手机在印度仍然延续着竞争力。Counterpoint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有4个来自中国,4个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加达到56.7%,此外,来自中国的传音出货量同比增长41%。
具体来说,三星以17.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小米排名第二,得益于Redmi 12的热销和积极拓张线下销售,小米占据了16.6%的市场份额;vivo虽然以1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但却是前五名中增速最快的品牌,出货量同比增长11%;realme和OPPO则分别以14.4%和9.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第五名。
对此,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国产手机虽然在印度遭受打压,但出货依然强劲,关键还是迎合了市场需求。在全球市场中,苹果、三星双雄争霸,但在印度苹果长期难以跻身前五,原因是苹果定位高端,售价昂贵,而三星手机产品条件更丰富,主攻印度的还是M系列、A系列这样的平价产品,而小米、OPPO在印度开疆拓土时也采用这一战略,而且相对三星M系列更具性价比,很快便打开了局面。
印度曾经也有自己的手机品牌,但难以和中国品牌抵敌,2010年左右,印度Micromax、Karbonn、Lava等本土智能手机逐渐崛起,同样也主打廉价机型,但随着小米、OPPO、vivo等以更极致的性价比快速占据印度市场,Micromax等本土品牌日渐衰落、湮没无闻。
专家观点看来,印度市场被中国手机攻占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供应链实力的较量。洪仕斌谈到,平价手机虽然削减了前沿技术和先进功能,但并不意味着质量差,实际上,在有限的售价里既要留出利润空间,也要保证质量,是对品牌供应链能力的很大挑战。
专家谈到,在中国市场,某些关键元器件往往数家企业竞争,都想挤进大品牌供应链,而在印度由于尖端零件的缺失以及进口依赖严重,其本土品牌很难在售价和成本间找到平衡点,性价比也难向中国品牌看齐。
印度之外何处去
长期以来一直有市场声音称,印度对中国手机而言是两难抉择,一方面其有着诱人的增长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监管上的种种不确定性,是去是留让品牌方举棋不定。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国产手机品牌面临的不仅是在印度的去留问题,对这一问题应当采取更加宏观的分析视角,即国产品牌如何应对出海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印度不过是出海版图中的一部分,监管上的不确定也只是困难的一个切面,实际上专利纠纷、营销渠道建设、运营商合作、品牌形象树立等多重问题,都有待国产品牌逐一解决。
目前印度这块智能手机“洼地”也在逐渐被填平,有了增长见顶的迹象,根据市Canalys数据,2023年二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10万台,同比下跌1%,2023年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300万部,同比下跌3%。
业内观点看来,国产手机想进一步发展,向高端化进军是必由之路,而印度市场难以帮其完成这一梦想,据IDC统计,2022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平均售价约224美元,约合人民币1540元,中国手机市场均价约为2695元,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均价约为446美元,合人民币超过3000元。这意味着高端产品除了要在国内赢得认可外,更要把目光投向欧洲。
例如荣耀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是荣耀中国市场元年,解决了回归和供应问题;2022 年是海外市场元年,开始布局海外体系;2023 年是欧洲市场元年,开始有了更好的产品竞争力和与欧洲客户的沟通能力。
而曾经在印度市场受益的小米,则选择寻找下一块“洼地”,非洲市场成为其新的增长点。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三季度,小米在非洲市场份额增长了100%,该机构分析认为,这一增长证明了小米在新兴市场的战略扩张已现成效,尤其是在非洲,尽管宏观波动,但那里的智能手机的增长依旧具有相当的韧性。
专家观点认为,尽管中国手机在出海征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阻碍,但从长期看形势依旧乐观,原因在于关键零部件自给率的提高以及供应链持续的深化、细化,这都是应对海外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内功”。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