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祺瑶)学校正式开学后的每个工作日均应提供课后服务;应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5月17日,《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发布。“双减”落地3年以来,本市课后服务实现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所有有意愿学生全覆盖。
《指南》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等6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在时间安排上,课后服务从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开始,原则上不早于17时30分结束。考虑到不同学生需求,学校可在课后服务期间设置2至3个时段,实施弹性离校,分批次放学。
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应满足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如小学一年级课后服务侧重适应与融入,中高段侧重兴趣特长培养、学科实践拓展。
各校应在课后服务中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实现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课后服务时段的必选内容之一是学科答疑。各校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指导,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订正。对学习困难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采取“分层辅导”与“量身定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差补缺,努力实现“当天问题不回家”。
各校应因地制宜,在课后服务中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拓展;加强课后素质拓展与课内教学的衔接,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运动不少于一小时。课后服务教师以本校人员为主,还可适当引入一定数量的校外人员。各校将根据校外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设“环学校教育圈”,就近就便统筹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探索集团或学区共享课后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