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行海洋)在2月20日举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透露,今年将研究制定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涉及方方面面。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厅长缐杰介绍,检察机关在监督办案过程中强调整体观念、职能统筹、全面保护,坚持“一案多查”“多案联查”。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中,同步审查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公共利益是否遭受损害;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时,同步审查是否有刑事犯罪线索,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职能,全面强化未成年人的民生司法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派员介入侦查涉未成年人重大复杂案件2.1万余件。对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监督立案近1900人,纠正漏捕近900人,纠正漏诉同案犯2300余人。对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抗诉400件。最高检依法提出抗诉的王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经最高法指令异地再审,法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审无罪判决、裁定,改判原审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八年。
宫鸣表示,未成年人检察将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引领,全面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2025年,将研究制定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
核准追诉是由最高检行使的特殊职权。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十七条新增第三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去年引发广泛关注的邯郸初中生被杀害案,正是由最高检核准追诉。
宫鸣还透露,今年,最高检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加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的意见,聚焦电竞酒店、酒吧等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滥用药物等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公益诉讼、情况通报等方式,助推社会治理。
■ 解读
专家: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条件将细化
“2025年,最高检将研究制定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这是在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宫鸣透露的新动态。这其中,核准追诉是关键词。
核准追诉确保两类案件审慎处理
我国立法明确的需要核准追诉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已过追诉时效的案件,另一种是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核准追诉是由最高检行使的特殊职权,体现了对上述两种案件极其慎重的追诉态度。
我国1979年刑法便规定了核准追诉制度。当时只有一种情形,即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超过二十年追诉期限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曾解读,这类犯罪往往都是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极大、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重大犯罪,如果一律不予追诉,可能不利于社会公众对刑罚正义的期待。
2021年3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有条件地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为确保审慎处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入了核准追诉制度。
刑法第十七条新增第三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最高检表示,自2021年3月以来按照刑法规定,对上报的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依法开展核准追诉工作,对其中犯罪情节恶劣、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案件依法予以核准追诉。
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最高检核准追诉的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主要有两起:通渭女童被害案、邯郸初中生被杀害案。
制定意见将指导检察机关依法办案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追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需要符合下列条件:实施的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犯罪行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达到情节恶劣的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王贞会认为,刑法修正案(十一)虽然规定了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制度,但是立法并没有对如何理解该条规定,以及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具体程序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不利于实践操作。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挺撰文指出,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有条件地下调至12周岁,确立了三个实体法上的要件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程序。其中“情节恶劣”要件的规定最为笼统。这又可能是划定和严格控制追究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的关键所在。
针对已过追诉时效的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发布了《关于办理核准追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符合的条件、报请核准的程序以及需要的材料等内容。
对于最高检将研究制定的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王贞会认为,应该会对如何理解和把握刑法相关规定作出细化,将对检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准确适用刑法规定、依法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 相关新闻
去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5万余件
2月20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4年,检察机关聚焦重点人群权益保障,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5万余件,起诉家庭暴力犯罪400余件410余人,起诉养老诈骗犯罪630余件1700余人。
检察机关聚焦重点领域,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2024年,最高检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办理涉房地产纠纷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万余件。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依法从严从快起诉医保诈骗犯罪2500余件4600余人;办理社保、医保等涉保险领域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600余件。
聚焦重点人群,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经责令支付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600余件600余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0余件100余人;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2亿余元。
依法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3万余件,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5万余件。对实施家庭暴力犯罪依法批准逮捕480余件490余人,依法起诉400余件410余人;严惩性侵犯罪,对实施强奸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3万余件3.4万余人,依法起诉3.4万余件3.8万余人;对实施强制猥亵、侮辱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6800余件7200余人,依法起诉8000余件8700余人。
对涉养老诈骗犯罪批准逮捕200余件310余人,起诉630余件1700余人;对涉养老服务、退休养老金及补贴发放等行政检察监督案件提出监督意见750余件。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检察公益诉讼专案,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设相关条款。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