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学生的盘中餐,成为某些人的唐僧肉,真正吃到学生口中的不足六成!”据人民日报报道,山西省临汾市汾西二中原校长赵孟锁截留、套取学校食堂420多万元食材费,学校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
据报道,汾西二中食堂被查前便有蹊跷之处。学生每月一次性交餐费,吃多吃少都一样;食材入库斤数与票据严重不相符。汾西县纪委监委发现,该校食堂的实际食材供货商为校长赵孟锁的亲弟弟,食堂负责人是赵孟锁的前同事。通过“白手套”,一校之长赵孟锁把黑手伸向校园餐,将学校食堂当成捞油水的地盘,把学生口粮看作肥私的唐僧肉。
学生饭碗,是无数家庭的心头大事。套取膳食经费,套走的是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截取的是配餐营养与学生健康。身为人师,竟从孩子口中“夺食”,良心何在?让人揪心的是,各地校园餐中藏着不少这样的硕鼠。据报道,截至目前,仅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就已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累计立案1827件、处分1994人。一个个藏在校园餐里的蛀虫,蚕食的是校园餐,更是国家利益和政府信誉。
守护校园餐,需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闭环。今年年初,教育部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要求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查缺补漏,最大限度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时时查、时时问,让硕鼠不敢下手。学校应完善食堂及校外供餐的招标制度,杜绝“一包了之撇责任”“层层转包捞油水”等现象。另外,建立校长、家长陪餐制度,也有助于保障食堂食品安全。围绕校园餐的监控,就是要不留死角,各方时时紧盯。
孩子口粮绝不能被扒进肥私的“饭碗”,校园餐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只有严字当头,校园餐才能真正成为放心餐、良心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