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联办集团、和讯、巨浪视线联合主办的“寻找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财经中国2023年会暨第21届财经风云榜”在北京举行。
随着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近10年间的快速发展,ESG的重要性被广泛普及,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的价值理念,是衡量企业或公司投资策略中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时的关键因素。以投资人为主的利益攸关方对ESG的关注日趋提升,而ESG对上市公司估值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由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刘洋主持的“向上向善—ESG演变及未来”圆桌论坛中,海尔集团首席品牌官王梅艳、SAP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刘秋美、华熙生物企业事务与传播副总裁朱思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岩就该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目前,已经有企业将ESG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当中,打造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共同的绿色增长模式。
海尔集团首席品牌官王梅艳表示,海尔创立于1984年,通过持续创业创新,海尔家电已经走进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了10亿以上家庭和用户。作为一个全球化品牌,海尔基于共建生态、价值循环、永续发展三个原则制定了ESG战略。具体而言,海尔将企业自身和各利益相关方连接到一起,搭建了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助力ESG全流程落地;积极思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统一,短期和长期如何达成目标;ESG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考虑到如何长期助力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华熙生物企业事务与传播副总裁朱思楠则认为,ESG并不是一个品牌,也不是一个宣传的噱头,过去很多人可能会讲ESG就等于是减排、零碳,或者是讲社会责任。而华熙生物将ESG归结为三个可持续:做到产品的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和社会的可持续。基于三个可持续,集团无论从前端业务上,还是后端的研发和生产体现,抑或是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布局和业务布局下和所有社区发生的关系上,都会体现ESG的理念。所以ESG是一个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的东西,并不等同于一个传播的内容。
在SAP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刘秋美看来,企业的低碳转型跟数字转型是双轴转型,两匹马车间互相影响,甚至会加快整体数字化转型,因为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数据底座。未来企业都必须要建立数字化的ESG管理平台,获取精准、透明的碳足迹数据,让碳资产可以看到、可以计算、可以管理,达到双轴引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岩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管理,近几年重点关注国内企业ESG的生态和发展趋势,希望培养更多相关人才,他表示,通过企业ESG体系的构建,可以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更好的系统性合规。投资者也可以在ESG中规避政策风险,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企业的合规程度。
目前中国ESG实践正处于发展初期,产业也意识到治理绝非一日之功,随着国内各个领域对ESG的关注程度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ESG在中国的发展将如何步入快车道?
王梅艳发现,ESG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海尔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了一个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新能源、智碳管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和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帮助他们实现降碳、零碳、甚至负碳。现在这个平台赋能了18个工业园区,55个互联工厂,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参与、践行ESG战略。希望未来大家共同努力,把ESG战略融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助力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朱思楠则希望,中国的企业关于ESG要从被动的管理,将意识变为主动管理,由主动管理ESG的风险,变成引领ESG的理念或者成果。正如目前华熙生物树立了400多个自身的ESG管理指标。在这400多个指标当中,需要整个公司从上到下几乎涵盖了所有部门共同完成,这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只有管理层能做到就可以,需要全公司的支撑。除公司以外,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皆如此。当中国的市场主体都有这个意识,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刘秋美的观察中,企业的减碳跟发展必须要合二为一,企业需要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自身的核心战略。我们认为未来的ERP是“人财物碳”一体化的,企业需要将碳数据作为与人、财、物一样重要的元素,纳入企业资源管理范畴,转向“人财物碳”四大要素一体化协同管理。
谈及如何推进ESG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李岩表示,国外的ESG发展已经经过10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有20余年,相当于在市场强烈需求下倒逼企业构建ESG,因此,中国企业ESG的质量整体上亟待提高。从政府端,会不断提高ESG的要求,推出符合中国发展的ESG政策,促进企业及时地适应、转化和合规;从企业端,ESG是一个非财务指标,它一定要为企业的经营服务,而不是为ESG而ESG,因此企业需要构建更符合规范的ESG体系,让ESG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从评价机构的角度,需要不断提升业务深度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详尽的ESG评级报告,促进中国ESG发展;最后,从市场和投资者角度,ESG体系需要能够在市场发挥作用,能够被投资者认可,才能够转化为企业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